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昨天的我们,今天的我们。。。

发表于2015-09-08

记得小时候家里住的是父母单位的老旧宿舍,一家三口挤在两间总面积不过二十五平米的小平房里,就在门口支个煤炉做饭,冬天时妈妈的脸和手总是被冻肿,他们经常说,要有半间小厨房放个煤炉多好呀;夏天时,屋子经常漏雨,地上床上都摆的接水的盆子,夏日的雨夜,经常时听着雨水敲打盆子的“叮冬”声入眠。由于是平房,阴暗潮湿,导致妈妈的关节一直不太好,有一年发作得严重,几个月都下不了床,而我也在很小的年纪时冬天就患上了关节疼的毛病(疼痛伴随了十几年,直到搬进楼房后不药而愈)。

八岁时妈妈有个朋友的单位刚刚起了单元楼,邀请我们去参观。差不多是个五十平米的小两房吧,有卫生间和厨房,还有个阳台。我们全家都羡慕得不得了,那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单元套房,妈妈说,真好,有厨房可以做饭,不用在外面吹风了;爸爸说,真好,还有个客厅,可以和战友下棋了,不用趴在院里的石凳上被蚊子咬了;我心里想,真好,还有卫生间,不用怕黑半夜去公共厕所了。那时我们全家都梦想着有这样一套房。

以今天的眼光来看,房子不算太好。一梯四户,户型多少都有缺陷,不够通透;客厅太小,只有七个平方,只够放一张饭桌。。。。。。但那时,那样的房子是多少家庭的梦想呀。
住平房,可能会觉得苦,但的确不觉得惨,因为绝大多数平凡的家庭都居住在那个环境中。而如今,依旧有人住在那样的平房里,他们的感觉估计更多是凄惨和悲凉了,甚至住在我曾经梦想的小两房中的人感觉都不会太好。

因此,有时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,幸福不幸福只是种感觉,不患寡而患不均。

仅仅从房子的变迁来看,社会总在进步,而一些人跟上了进步的节奏,而有些人由于体制等种种原因没有赶上。

不能仅仅因为个体的原因,来否认社会的进步;毕竟抱怨体制的漏洞,社会的不公是没有用的,每个人要做的是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,最大程度地改善自己的生活。





上一页|1|
/1页